审计工作报告再揭资金漏洞 委员们呼声强烈
不管如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處方藥,也就是說,它只可以通過醫師處方來治療確診COVID-19的患者
因應疫情嚴峻,立法院會今(21)日舉行院會,除了落實人員全程戴口罩,入場量體溫、消毒,議場內座位也首度加裝透明隔板,加強防疫。羅致政也說,他在立法院內,不論戶內外都全程配戴口罩,但由於近期出席立法院朝野協商,為避免立法院人員過度恐慌,昨晚進行抗原及核酸檢測篩檢,兩項結果均顯示為陰性,請大家放心,自己也會遵守指示,居家隔離14天。
朝野各黨昨天也已經同意下週將停會1週,並在本會期最後一天也就是5月31日將加開院會,力拼通過三讀《紓困條例》修正案。她也呼籲還沒有安裝的立委趕快裝,不要有其他政治想法,「視訊其實是不備之需,如果可以不要用,當然不希望用到,表示疫情已經穩定下來」,但還是希望藉由演練這套系統,未來有更多的開會方式。」 國會助理確診,羅致政在家隔離立法院消毒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今天表示,國會辦公室某助理因為居住在萬華高風險區,於上周日(5/16)進行採檢,之後於昨晚5/20(四)19:30左右接獲通知確診。另外針對外界關注國防部化學兵今早在立法院周圍出現,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解釋,是由台北市政府請國防部支援各街道消毒,消毒範圍在立法院周邊街道,消毒人員暫借正門院區停車並先行消毒整備。該員17日至21日均未到立法院上班,目前也沒有發燒或其他身體異狀,正等待被安排至集中檢疫所。
另外在正式議程外,安排時段進行視訊會議表決功能測試。立法院20日晚間起,陸續於羅致政行經的地點與路徑實施消毒,地點包含議場、紅樓3樓、中興大樓等。這樣的標準對一個要處理來自全世界各地申訴的社交媒體平台來說,大體上是很適切的。
在下午6:15,以同樣的理由移除了第二則貼文,同時將川普停權24小時。接下來臉書進一步審查川普的貼文、他最近在臉書以外的發言,以及國會大廈暴力事件嚴重性的其他相關資訊後,於1月7日決定對其帳號封鎖發文「至少兩週,或可能無限期停權,直到政權轉移。目前每位委員的任期為三年,可以連任兩次。我們的選舉被別人偷走了。
不僅如此,在1月7日宣布延長這些限制的當下,局勢仍不穩定,且尚有嚴重安全隱憂。判決做出後,還要交由委員會所有成員進行表決,要得到20位成員多數的支持才能正為正式的決議發回給臉書。
由以上的敘述可以看到,這個委員會會把決策的緣由給予詳細的說明。你們看到他們對待他人的方式是這麼糟糕、這麼惡毒。有一件因為爭議貼文被撤下無法審查外,剩下六件有四件由委員會做出了推翻臉書決議的判決,兩件維持臉書的決議。這20人的背景可以大略分為法學專家、人權議題工作者、記者或是其他專精於憲法、科技法規的專家
澳洲擔憂逐漸加劇、美中澳三角關係極度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莫里森在2019年於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的爭議發言,造成原先由澳洲主導、太平洋島國組成的重要論壇逐漸分裂,更在今(2021)年論壇秘書長選舉爆出爭議後,再度引發多個太平洋島國的不滿,揚言退出論壇。更何況,美澳之間還有《五眼聯盟》(Five Eyes)在外交、情報和普世價值上的合作。更別說拜登目前大多維持川普對中和印太政策方向,有很高機率將持續與澳洲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也因為目前拜登在對中政策上一大部分是延續川普政府的政策方向,使得現在的美、中、澳三角關係是極度的不平衡。
要是美國沒有言出必行,或是劍及履及維持對印太區域盟邦的承諾,那麼這些國家也可能會重新思考與美、中兩國的關係,再做出對自身國家利益有好處的決定。軍事上,原先以《澳紐美安全條約》(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Pacific Security Treaty)所組成的美澳軍事同盟,更在美國於2017年重啟「四方安全對話」(Quad)對話後,加強了美澳及區域夥伴在外交和軍事上的合作關係。
美、中、澳的三角關係在2017年川普政府就職,以及2018年莫里森政府上任後,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此外,這貿易戰更是讓雙邊在外交、價值觀上的對抗可以說是不停地升高。
就澳洲外部環境看來,從拜登政府對澳洲態度來看,仍是非常照顧位於大洋洲的「小老弟」。雖然維多利亞州為澳洲最小的州份,但全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正位居維多利亞州,若此州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有著極大的重要性。澳洲雖在金援上確實有協助這些島國,但在氣候變遷上的不配合、以及強勢「撒錢為王」的態度,早讓太平洋島國深感不滿,使得澳洲領導地位受到影響,與島國國家的關係不如以往。未來美國「實質」上能如何幫助澳洲不「單方面」對抗中國,則值得我們持續追蹤下去。莫里森強勢抗中,內外底氣都算足 從澳洲國內分析,觀看3月由《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s)做的民調來看,莫里森個人仍有高達62%的支持度,且他所屬的自由黨即便民調只有48%,小輸工黨的52%,但兩黨差距不大,莫里森在總理職位上仍是相當得到澳洲人民的青睞的。畢竟莫里森政府是可以援引上述所提的法條,以取消中國企業向澳洲北領地州政府所租用的達爾文港和紐卡索港(Newcastle)的合約。
布林肯表態支持「小弟」澳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5月13日接見來訪的澳洲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時重申:「美國不會讓澳洲孤單,單獨去面對中國的「經濟脅迫」。舉例來說,在3月16日,美國白宮印太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就曾對澳媒表示:「在中國停止對澳大利亞『經濟脅迫』之前,美國不會讓中國在美中雙邊關係上得到改善,且拜登政府已經明確告訴中國政府,『我們不會讓澳洲孤立無援』。
澳、中關係持續冷凍 近期看來,澳中關係的發展仍未因時間的推移而緩解。) 此外,澳洲政府於5月3日又宣布,正在重新檢視中國嵐橋集團租賃達爾文港(Darwin Port)99年的租約,且可能予以廢止。
除了尚未停擺的貿易戰外,澳方更是以「不符和澳洲外交政策和外交關係」為由,以聯邦政府的身分撤銷了維多利亞州政府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的計畫。澳、中疫情爆發後全面對抗 從去(2020)年因澳洲向世衛(WHO)提出獨立調查團後,所引發的澳、中貿易戰,造成澳洲在牛肉、紅酒、大麥和龍蝦等產品,遭到大舉課稅或是無法出口到中國。
這很可能導致未來澳洲在此區域的外交和政治影響力的下降,更可能讓近年持續向太平洋島國伸出橄欖枝的中國「漁翁得利」。自拜登(Joe Biden)政府上任後,多次批中國對外造成經濟脅迫或經濟威脅。外交上,澳洲可說是美國於印太地區僅次於日本最忠實的戰略盟友。澳洲本身位於第二島鏈,在太平洋島國、印太地區的戰略、外交上意義非凡,美、澳關係仍會持續前進。
」並且,他認為中國對美國盟邦的這種負面舉動,將會阻礙美中關係的改善。(根據澳洲國會去年通過的新法,授權聯邦政府得以取消各州政府與外國所簽定被認為威脅到國家利益的協議。
疫情爆發後,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可說是與時任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攜手抗中,在新冠疫情的追究、新疆議題、香港議題等,持續在國際社會中批判中國。原先相對「友中」的澳洲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下台後,莫里森強勢抗中的態度,則與川普強勢對中政策的路線契合,使得美、澳越走越近,而澳、中則漸行漸遠。
值得擔心的是,由於澳洲是內閣制,總理是由國會最大黨的領袖擔任,因此單看莫里森的支持度是不等於他連任的可能性,尚待觀察未來澳洲兩黨之間的競爭。並且,去年爆發澳洲特種部隊濫殺阿富汗戰俘的事件,更讓澳、中之間於價值觀上的輿論戰推升到頂點
除了尚未停擺的貿易戰外,澳方更是以「不符和澳洲外交政策和外交關係」為由,以聯邦政府的身分撤銷了維多利亞州政府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的計畫。此外,這貿易戰更是讓雙邊在外交、價值觀上的對抗可以說是不停地升高。也因為目前拜登在對中政策上一大部分是延續川普政府的政策方向,使得現在的美、中、澳三角關係是極度的不平衡。畢竟莫里森政府是可以援引上述所提的法條,以取消中國企業向澳洲北領地州政府所租用的達爾文港和紐卡索港(Newcastle)的合約。
原先相對「友中」的澳洲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下台後,莫里森強勢抗中的態度,則與川普強勢對中政策的路線契合,使得美、澳越走越近,而澳、中則漸行漸遠。舉例來說,在3月16日,美國白宮印太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就曾對澳媒表示:「在中國停止對澳大利亞『經濟脅迫』之前,美國不會讓中國在美中雙邊關係上得到改善,且拜登政府已經明確告訴中國政府,『我們不會讓澳洲孤立無援』。
) 此外,澳洲政府於5月3日又宣布,正在重新檢視中國嵐橋集團租賃達爾文港(Darwin Port)99年的租約,且可能予以廢止。澳洲本身位於第二島鏈,在太平洋島國、印太地區的戰略、外交上意義非凡,美、澳關係仍會持續前進。
值得擔心的是,由於澳洲是內閣制,總理是由國會最大黨的領袖擔任,因此單看莫里森的支持度是不等於他連任的可能性,尚待觀察未來澳洲兩黨之間的競爭。自拜登(Joe Biden)政府上任後,多次批中國對外造成經濟脅迫或經濟威脅。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